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15日分別公布《北京大學2015年“博雅人才培養計劃”招生簡章》和《清華大學2015年“領軍人才選拔”招生簡章》,這是繼10天前兩校公布2015年自主招生簡章后,特別針對綜合素質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出臺的招生方案。
招生對象與自主招生有區別
值得關注的是,兩校都非常強調招生對象的“綜合素質”。
北大表示,“博雅人才培養計劃”是其在高考招生改革方面開展的一項新探索,旨在通過綜合評價的方式錄取身心健康、品學兼優、志向遠大、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綜合素質高的高中畢業生。清華在簡章中明確列出招生對象為:志向遠大、追求卓越、品學兼優、素質全面,一貫優秀并具創新潛質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其中綜合學業成績排名在全年級前5%的優先。
新出臺的招生方案與此前出臺的自主招生政策有何區別呢?北大招生辦負責人表示,兩者皆以選拔符合北大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要求的優秀拔尖人才為目標,但在人才定位上有所區別。自主招生主要側重于選拔學科特長突出、具備創新潛質的優秀人才,目的在于培養能占領世界學術前沿的創新人才;“博雅人才培養計劃”主要側重于選拔綜合素質全面、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培養能推動社會進步、民族復興的各類杰出人才。
清華則在側重考查學生學業表現、綜合素質和特長潛質時,注重激發考生學術志趣,引進學科專家參與評判,開設學科特色選拔項目。學生可被認定至具體專業,高考成績達到相應要求后將被直接錄取到認定專業?!巴ㄟ^學科特色選拔項目更好地實現不同學科專業對人才培養的不同需求,同時也使‘具有學科特長和專業培養潛力’的學生得到更加有針對性的科學評價?!鼻迦A招辦負責人說。
新方案不是舊政策的簡單翻版
北大出臺的“博雅人才培養計劃”讓人們想起了2009年啟動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這一在北大招生改革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政策。
據了解,根據學生入學后的成長跟蹤統計,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學生現在是北大表現最為出色、綜合素質最為優秀的群體之一。對此,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將充分借鑒“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但并不是后者的簡單翻版,而是在原來基礎上的改進和完善:首先,取消了推薦學校限制和推薦名額,擴大了選拔范圍,學生自愿報名,由北京大學本科招生專家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申請材料進行評審;其次,將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為了使更多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優秀學子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該計劃強調了對農村地區中學和農村戶籍考生的政策傾斜;第三,該計劃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招生,并將招生融入人才培養的完整體系。
在清華的簡章中也可以看到這種變化。對學生的選拔是根據學生的初評成績、初試成績、復試成績來擇優認定“領軍人才選拔”招生候選人,候選人在獲得認定后會獲得優惠分值,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可獲得降至一本線的錄取優惠,并可被邀請參與以下某些后續特殊培養環節:優先推薦參加清華大學學生骨干培養項目;為學生配備“學業導師”或“校友導師”;優先推薦參加社會工作等;提前入校接受培訓,做好在大學班集體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準備。
如何進行綜合評價
值得強調的是,在招生方法上,北大清華都非常強調“綜合評價”,那么兩校如何進行綜合評價呢?綜合評價的內容又是什么呢?
清華大學是在初評階段組織專家組對學生的申請材料進行評審。專家組將根據學生的申請材料,從學生的高中學習發展特點及全過程表現,包括平時學業成績、學科獲獎情況、參與課外研究或學習的情況、參與社會實踐或志愿公益活動的情況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審。初評結果“優秀”的學生直接進入復試;“良好”“通過”的學生均需參加學校組織的初試。初試采用筆試形式,考試科目為:數學與邏輯、物理探究、閱讀與表達。之后,學校將根據學生初試成績分省、分科類確定初試通過名單。復試內容包括綜合面試、學科或專業特色選拔項目測試、體質測試,均在清華大學校內進行。
北京大學將根據考生報名材料,結合考生所在中學人才培養理念與實踐,近年來考入北京大學生源質量及入校后的綜合表現等情況,由本科招生專家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初步審核評價,初步審核評價結果分“優秀”“通過”“不通過”三個檔次。初步審核評價結果“優秀”的考生可直接進入復試面試環節,“通過”的考生獲得復試資格。北京大學將對初審合格、獲得復試測試資格的考生進行綜合評價,從學生高中階段全面發展情況、初步審核評價、復試測試成績及體質測試結果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做出綜合評價認定。獲得“博雅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認定資格的考生,在高考錄取時最高可獲降至當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數線錄取的優惠政策。
據悉,北大“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和清華“領軍人才選拔”的報名工作將于4月10日截止,初審、初評名單將于5月初公示。北大的測試時間為6月10日—11日,復試最終入選考生名單將于6月22日左右公示。清華的測試時間為初試6月12日左右,復試6月16日—17日,6月22日公布領軍人才選拔招生認定結果。